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证券配资
当下,正值高考志愿填报关键期。7月2日,杭州“六小龙”之一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发表题为《致年轻的你们:在技术变革中规划你的未来》公开信,为高考考生提供了专业选择建议,助力考生在技术变革浪潮中找准方向。
朱秋国表示,当下众多技术热词层出不穷,但考生不应盲目追逐热点,而应关注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。他建议考生选择专业时,先思考自己希望未来成为怎样的人,让目标和兴趣指引方向。
对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,朱秋国给出了三点建议:一是从空间视角锚定兴趣,确定是偏爱硬件、软件还是交叉学科;二是以时间视角规划成长,思考自己更适合长期积累还是快速迭代;三是以价值视角定义目标,致力于用技术改善真实世界。
此外,朱秋国认为,持续进化的适应能力至关重要。考生要保持终身学习能力,锤炼真本领,积极参加实践活动,保持探索热情。
以下为全文:
致年轻的你们:在技术变革中规划你的未来
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我是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,当你们站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路口,这个选择不仅关乎未来四年,更可能成为你们与时代技术革命相遇的起点。
这些年,我们见证了太多技术热词:元宇宙、大模型、人工智能+……但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的,从不是对热点的追逐,而是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。
当你们思考“选什么专业”时,不妨先问自己,我希望未来成为怎样的人?是像老师一样用知识启迪学生,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未知奥秘,像建筑师一样设计美好空间,还是用技术解决身边人们的实际问题?答案会比“哪个行业更火”更能指引方向。
站在科技发展趋势的视角,针对人工智能+方向感兴趣的同学,我们为大家梳理了如下三点专业选择建议:
第一,以空间视角锚定兴趣。如果你喜欢拆解机械、摆弄电路,享受让实物动起来的成就感,机械工程、机电一体化会是适合的领域;若热衷数据流动与算法优化,计算机科学、人工智能是优选;如果你既想理解硬件原理,又渴望用算法赋予其智能,机器人工程、自动化、电子信息等这类交叉学科或许能打开更广阔的空间。
第二,以时间视角规划成长。硬件领域需要长期积累的工程经验,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,从工艺优化到系统集成;软件领域则要求快速迭代的学习能力,从编程语言到算法框架,从模型调参到应用落地。思考自己的性格与能力:是更享受“深耕细作”的沉淀,还是“快速试错”的迭代?
第三,以价值视角定义目标。技术的意义最终要回归到对真实世界的改善。无论是开发智能算法提升医疗诊断效率,还是设计自动化系统优化工业生产流程——真正的成就感源于用技术解决具体问题,并让人类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美好。
当然,选择什么专业只是起点,最终决定能走多远的,是能否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培养持续进化的适应能力。
首先,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。学习不是一时之事,而是一生之需。AI+时代的知识半衰期正在缩短,唯有持续更新知识体系,才能避免被快速迭代的技术浪潮淘汰。
其次,要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。课堂知识只是起点,参与学科竞赛、科研项目、企业实习,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尤其是多参加比赛——在限定时间、资源与竞争压力的真实场景中,你们会快速突破认知边界,学会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。
此外,要用热情点燃探索欲。技术的边界永远在拓展,保持对未知的好奇,敢于挑战“不可能”,才能在技术革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。
最后,我想向各位同学发出诚挚的邀请:由衷欢迎你们报考浙江大学证券配资,特别是机器人工程、自动化等前沿交叉学科。在这里,你们将接触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流科研资源,与顶尖学者和优秀同侪共同探索技术前沿,参与最具挑战性的科技创新项目。也衷心地祝愿年轻的你们,以梦为马、不负韶华,保持初心、砥砺前行,到大学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!
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